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位置误差自动化设计原理,以及位置误差概念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本站喔。 今天给各位分享位置误差自动化设计原理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位置误差概念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1、造成定位误差的原因是什么?
事实是这样的,无论是北斗还是GPS,通常情况下都无***实现毫米级的定位精度;而无论是北斗还是GPS,通过差分技术都能实现厘米级甚至毫米级的定位精度。
什么是差分?
我们说卫星导航的定位误差来源大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大气延时误差、星历误差、观测噪声、多径等等,这些误差在通常情况下是无***完全消除的。这就导致普通的定位精度只能达到米级。但是,如果有办***将这些误差消除,那就有希望将定位精度提升至厘米级甚至毫米级。
差分技术就是用来消除这些误差的。如果我另有一台接收机,并且两台接收机距离并不是很远,那信号从卫星到达一台接收机天线所受到的大气延时与另外一台几乎是一样的,因此,我们将两台接收机的距离测量值相减,就能将大气延时误差、星历误差基本消除,这就是差分技术。但是差分无***消除多径以及观测噪声。
通过差分定位得到的是两台接收机的相对距离,如果我们知***其中一台接收机的准确位置,那就能得到另外一台接收机的准确位置。
差分定位可以大体分为伪距差分定位(RTD)和载波相位差分定位(RTK)。顾名思义,伪距差分就是利用伪距来进行差分定位解算,载波相位差分是利用载波相位来进行差分定位解算。上边提到,差分技术无***消除观测噪声,因此,伪距差分定位精度只能到达米级(1~2米),而载波相位差分技术可以实现厘米级甚至毫米级的定位精度,但是由于载波相位包含整周模糊度,因此在用载波相位进行定位解算之前需要首先固定整周模糊度,这也是载波相位差分要比伪距差分在技术上要复杂的多的原因。
好了,看来毫米级定位不是说有就能有的,至少需要一台基准站作为**,目前比较流行的网络RTK则是建立多个基准站以覆盖某一个地区,基准站网络服务器根据用户发过来的大体坐标,生成一个在用户实际位置附近的虚拟基准站,并将差分信息通过网络发送给用户,用户利用接收到的差分信息进行载波相位差分定位,就能得到厘米级的定位精度。
现在好多媒体片面地报***北斗可以实现毫米级定位,碾压GPS,完全是不负责任的做***,让大家误以为北斗只会吹牛或者盲目自信。实际上,北斗和GPS在技术上的差距还是有的,主要体现在导航卫星上的差距,如原子钟、定轨技术、元器件稳定性、卫星寿命等等,国内接收机技术与国外也有不小的差距,但这算不上是北斗跟GPS的差距。
北斗乃国之重器,随着2020年实现全球布网,北斗必将对我们国家的军事国防、人民的日常生活以及各行各业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也许以后北斗基站也会像手机基站一样遍布全国各地,到那时,题主在手机上实现厘米级定位的梦想也许就能实现了。
关于位置误差自动化设计原理和位置误差概念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从中找到***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关注本站。 位置误差自动化设计原理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位置误差概念、位置误差自动化设计原理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